首页
>政务公开>服务资讯>政策文件

美姑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美姑县法治宣传教育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 年)》的通知

发布时间: 2022- 09- 30 11: 11浏览次数:

美姑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美姑县法治宣传教育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 年)》的通知

美府办发〔2022〕22号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级各部门:

《美姑县法治宣传教育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 年)》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特此通知。

美姑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9月28日

美姑县法治宣传教育第八个五年规划

(2021—2025 年)

全民普法是全面依法治县的长期基础性工作。我县法治宣传教育第七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顺利完成,成效显著。2021年—2025年,是我县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美姑的关键时期。为推动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中发〔2021〕26号)、《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四川省法治宣传教育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川委发〔2021〕19号)和《中共凉山州委、凉山州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凉山州法治宣传教育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凉委发〔2022〕8号)精神, 结合美姑县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全民普法工作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凉山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紧紧围绕服务“十四五”时期美姑经济社会发展,以持续提升公民法治素养为重点,以提高普法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工作着力点,充分发挥法治宣传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健全法治宣传教育体制机制,构建法治宣传教育新格局,繁荣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促进法治宣传、法律服务、依法治理一体贯通,夯实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美姑法治基础。

(二)主要目标

到2025年,法治美姑建设迈出新步伐,社会主义法治观念深入人心,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蔚然成风,公民法治素养进一步提升。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深入推进,社会法治环境显著改善,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全民普法制度完备、实施精准、评价科学、责任落实的工作体系基本形成,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进一步增强。

(三)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把党的领导贯穿到全民普法的全过程各方面,体现在全民普法具体工作实践中,始终保持正确政治方向。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普法理念和工作导向,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以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开展普法,做到普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服务人民,依法保障人民权益,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

——坚持服务大局。紧紧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聚焦美姑经济社会发展,按照法治美姑、平安美姑建设总体部署,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普法,以高质量普法推动美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提供法治支撑。

——坚持与法治实践深度融合。坚持全民普法与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一体推进,自治、法治、德治有机融合,持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普法融入法治实践、融入基层治理、融入日常生活,以普促治,普治并举,不断推进法治美姑建设进程。

——坚持守正创新。创新法治宣传形式,健全社会普法格局,全面落实普法责任制,整合社会力量参与法治宣传教育,强化监督、评估和考核,共同推进法治宣传教育。

——坚持分类实施。以问题为导向,根据不同地区、部门、行业的实际,针对不同对象的法治需求,确定重点内容和方式,分层分类实施,使法治宣传教育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二、明确普法重点内容

(一)突出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

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新时代普法工作的首要政治任务,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推动广大干部群众深刻领会蕴含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引导全社会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把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重点内容,列入县委党校(行政学院)重点课程,推动领导干部带头学习、模范践行。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学校教育,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走进校园、走进青少年心里。充分发挥各类普法阵地作用,组织开展有特色、接地气的宣讲活动,通过多种形式进行阐释解读,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入脑入心、走深走实。

(二)突出宣传宪法

在全社会广泛深入持久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活动,推动形成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的社会氛围。加强对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宪法教育,组织推动国家工作人员原原本本学习宪法。全面落实宪法宣誓制度,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应当依照法律规定进行宪法宣誓。把宪法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加强国旗法、国歌法等宪法相关法的学习宣传,以宪法教育激发爱国热情、强化国家认同。结合“12 • 4”国家宪法日,组织开展好“宪法宣传周”活动。在新市民仪式、青少年成人仪式、学生毕业仪式等活动中设置礼敬宪法环节,大力弘扬宪法精神,增进全社会对宪法的尊崇和信仰。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宪法宣传教育基地(公园、广场),推动宪法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实现宪法宣传教育常态化。

(三)突出宣传民法典

广泛开展民法典普法宣传,聚焦民法典核心要义和重点问题,阐释好民法典的基本原则、基本要求和一系列新规定新概念新精神。组织开展民法典专题学习培训,大力弘扬民法精神,全面普及民法典知识,教育引导公民正确行使权利、积极履行义务。各级党和国家机关要带头宣传、推进、保障民法典实施,推动领导干部做学习、遵守、维护民法典的表率,提高运用民法典维护人民权益、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能力和水平。加强对青少年民法典宣传教育,引导靑少年主动学习民法典。持续开展“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主题宣传活动,常态化开展民法典走进乡村(社区)“三个一百”主题宣讲活动,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

专栏1 “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主题宣传

1.组织编写民法典漫画、案例汇编等通俗读物,创播民法典公益广告、短视频等普法产品。

2.组建“八五”普法暨民法典普法宣讲分队,深入机关、学校、乡村、社区、企业、单位开展宣讲。

3.通过“报、网、端、微、屏” 体化融媒体平台,运用案例宣传民法典,开展民法典知识竞赛。

4.组织学校开展民法典主题班会、征文演讲、模拟法庭等活动。

(四)深入宣传与推动高质量发展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

继续把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作为基本任务,大力宣传国家基本法律,强化“十四五”期间制定和修改的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围绕融入新发展格局和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大力宣传涉及“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科技成果转化、知识产权保护、税收征收管理、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推动建设市场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围绕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宣传农村重点领域改革、农业现代化、法治乡村建设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五) 深入宣传与社会治理现代化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

大力宣传总体国家安全观,组织开展“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普法宣传活动,重点宣传好国家安全法、反分裂法、国防法、反恐怖主义法、反间谍法等法律法规,增强全社会国家安全意识和风险防控能力。组织开展“12 • 2”全国交通安全日宣传活动,增强全民交通安全意识和防范交通风险能力。大力宣传民族宗教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促进民族地区繁荣稳定。围绕新时代平安美姑建设新需求,聚焦社会和谐稳定,持续宣传刑法、刑事诉讼法、反有组织犯罪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法规,推进扫黑除恶斗争常态化,聚焦疫情防控,加强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宣传,着力营造 疫情防控良好法治氛围。聚焦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宣传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征地补偿、社会救助、养老育幼等方面的法律法规。聚焦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领域,大力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公共卫生、食品药品安全、防范金融风险、防灾减灾、消防安全、医保基金监管、个人信息保护、防范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和跨境网络赌博、社区管理服务、养老服务、未成年人保护、残疾人保护、防治家庭暴力、退役军人保障等方面法治宣传教育。

(六)深入宣传党内法规

以党章、准则、条例等为重点,深入学习宣传党内法规,注重党内法规宣传同国家法律宣传的衔接协调。突出学习宣传党章,教育广大党员以党章为根本遵循,尊崇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党校、干部学校要把党内法规作为干部教育培训必修课,把学习掌握党内法规作为合格党员的基本要求,列入党组织 “三会一课”内容,在考核党员干部时注意了解相关情况。充分运用“学习强国”“两微一端”等平台传播党内法规,促进党内法规 学习宣传常态化、制度化。

(七)深入宣传地方性法规

按照美姑发展实际,加强对新制定和修改的地方性法规宣传教育,有效提升广大群众对州级地方性法规的知晓率,确保地方性法规更好服务美姑发展。重点加强《凉山彝族自治州民族团结进步条例》《凉山彝族自治州禁毒条例》《凉山彝族自治州艾滋病防治条例》《凉山彝族自治州森林草原防灭火条例》《凉山彝族自治州移风易俗条例》等地方性法规的宣传教育,促进地方性法规更好地转化为地方治理效能。

三、实施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

(一)加强教育引导

加强国家工作人员法治教育。坚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发挥领导干部带头示范作用,建立领导干部应知应会法律法规清单制度。将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有关法律法规纳入全县党政领导干部政治理论水平考试测试。落实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法、政府常务会会前学法、重大决策前专题学法等制度。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学法清单制度、年度述法制度,把法治素养和依法履职情况纳入考核评价干部的重要内容,提高各级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落实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突出对涉及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引导牢固树立权由法定、权依法使等法治观念。把法治教育纳入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定期组织开展法治讲座、法治研讨和旁听庭审等活动,利用网络学法课堂、手机客户端学法专栏等形式,为国家工作人员学习法律法规创造条件,推广运用四川省国家工作人员学法考法平台,全覆盖开展线上学法考试。

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按照《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要求,充实完善中小学法治教育相关内容,教育引导青少年从小养成尊法守法习惯。推进教师网络法治教育培训,将法治教育纳入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计划.加强法治教育师资培养,将法治教育融入学校教育各个阶段,进一步健全学校法治教育内容和体系,从课时、师资、教材等方面加强学校法治教育保障支撑力度。持续开展“学宪法讲宪法”、国家宪法日“宪法晨读”“开学法治教育第一课”等活动,把法治教育融入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实践体验,通过模拟法庭、知识竞赛、演讲比赛、情景剧展演等形式,强化参与性、互动性。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建设,组织开展体验式、互动式的法治实践活动,增强青少年规则意识、法治观念。深入开展未成年人保护、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控辍保学、青少 年禁毒防艾等法律法规专项宣传活动.依托基层法庭、公安派出所、司法所等基层单位和村(社区)等基层组织,加强对靑少年的法治宣传教育,预防减少违法犯罪发生。进一步构建完善政府、司法机关、学校、社会、家庭共同参与的青少年法治教育新格局,更好维护学生权益,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发生。

分层分类开展法治教育。加强基层组织负责人学法用法工作,落实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集中学法制度,将法治培训作为新一届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任职培训必训内容。加强基层行政执法人员法治培训,每年按需开展行政执法人员集中法律培训和法治能力测试工作,行政执法单位应积极组织本单位工作人员参加行政执法资格考试并申请办理行政执法证。行政执法人员在行政执法过程中积极开展说理式执法和以案释法活动,鼓励行政执法人员撰写行政执法典型案例。加强对村(居)民的普法宣传教育和公益性法律服务,使其掌握日常生产生活必需的法律常识和获得法律帮助的途径,了解自身权利义务,养成自觉守法的意识,形成遇事找法的习惯,培养解决问题靠法的意识和能力。做好流动人口、外来务工人员法治宣传教育,把法治教育纳入农民夜校、就业培训,加强对凉山外出务工人员法治宣传和法律服务工作,广泛开展“送法下乡”“送法进工地”活动。根据妇女、残疾人、老年人、少数民族和信教群众等不同群体特点,运用彝汉双语等方式开展精准普法,提高其依法维护权益的意识和能力。顺应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等新形势,完善和落实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学法用法制度,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管理和从业人员法治教育,提高经营管理人员诚信守法、依法经营、依法用工、 依法办事的意识和能力。推动完善企业法律顾问制度,提高企业防范法律风险的意识和能力。教育引导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增强法治意识和信用意识,认真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推进企业信用体系建立和完善。加强对媒体从业人员法治教育,提高其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读社会问题、引导社会舆论的能力。鼓励事企业单位面向服务对象和社会公众,在医院、公园、车站、码头、机场等公共场所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法治宣传教育活动。

(二)推动实践养成

把提升公民法治素养与推进依法治理等实践活动有机结合,推动全体公民树立法治理念、养成法治习惯。持续整治陈规陋习,积极引导公民在日常生活中遵守交通规则、做好垃圾分类、杜绝餐饮浪费、革除滥食野生动物等陋习,将移风易俗、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等观念深植人心,培养规则意识,养成守法习惯。通过严格执法、公正司法,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正义可期待、权利有保障、义务须履行,增强公民守法的内生动力。深入开展“四川十大法治人物”学习宣传活动,选树群众身边先进典型,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 社会风尚,不断提升公民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推进全民守法。

四、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

(一)深入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发挥法治在解决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中的作用。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充分发挥法治文化引领、熏陶作用,使人民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法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到美姑法治建设中,融入全民守法环节,使软要求变为硬约束,以法治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践行。高扬爱国主义旗帜,用更加积极有为的法治举措保障和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提高公民思想道德水平,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县创造良好人文环境。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引导全社会树立权利与义务、个人自由与社会责任相统一的观念,纠正法不责众、滥用权力、讲“蛮”不讲法、遇事找关系等思想和行为。建立健全对守法行为的正向激励和对违法行为的惩戒制度,把公民法治素养与诚信建设相衔接,健全信用奖惩和信用修复机制。

(二)推动法治文化阵地建设

扩大法治文化阵地覆盖面,提高使用率。把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将法治元素融入公共设施建设和公共空间利用,推动法治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红色文化、行业文化、企业文化融合发展。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禁毒宣传教育基地和公共文化机构等阵地,推进法治文化设施与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一体化规划建设。加强乡村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统筹利用农家(社区)书屋、乡村大讲堂、文化广场等平台,实现县、乡、村法治文化阵地全覆盖。加强基层单位法治文化形象塑造,建设法治“微景观”,推进法治文化公园(广场)、法治讲堂、法治文化宣传栏(长廊、书屋)等法治文化实体阵地建设, 依托法治文化阵地,体系化、常态化开展法治宣传实践活动。探索建立法治文化阵地管理使用长效机制,按规定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命名活动,择优推荐申报全国、全省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对已命名的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实行动态管理,发挥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典型引领作用。

(三) 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艺繁荣发展

探索建立政府购买、市场运作、企业运营、社会资助、百姓受惠的法治文化建设新机制,加大法治文艺作品创作扶持力度,结合美姑文化历史特点和地域传统文化,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创作一批法治文化精品,创建一批法治文艺传播品牌栏目、节目和工作室,引导群众说法治、写法治、画法治、演法治、唱法治。将法治文艺作品纳入文化作品评奖和艺术、出版扶持及奖励基金内容,建立法治文化网络资料库。实施法治文化惠民工程,加大法治文化惠民力度,搭建公益性法治文化活动平台,深入开展 “法治文艺进万家”、法治微视频微电影征集展播等活动。在重大节庆日、法律法规实施日、“三下乡”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艺团体深入基层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

五、推进普法与依法治理有机融合

(一)深化拓展“法律六进”

深化拓展“法律进机关”。深入推进依法行政,按规定开展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活动。落实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大力推行行政许可事项清单制度并实行动态管理。建立健全党政机关法律顾问制度,完善公职律师制度。充分发挥法律顾问、公职律师在重大行政决策中的作用,全面推行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机制。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实现县执法单位全覆盖。

深化拓展“法律进学校”。落实法治副校长(辅导员)制度,推进全县中小学法治副校长、法治辅导员工作全面覆盖、均衡发展, 加强平安校园建设,有针对性地开展道路交通安全、森林草原防灭火和防范校园欺凌、性侵害、校园贷、非法传销、电信网络诈骗、非法传教、网络沉迷等方面的法治教育。完善校园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发挥基层调解组织在依法处理校内纠纷中的作用,依法打击扰乱校园正常秩序的违法行为。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开展“法治特色学校”建设。

深化拓展“法律进乡村、进社区”。结合做好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半篇”文章,鼓励乡镇(街道)根据工作需要设立公职律师,完善和落实“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制度。因地制宜推广乡村(社区)“法律之家”建设经验,优化乡村振兴法律服务供给。实施“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培养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建立“法律顾问+村(社区)干部+法律明白人+人民调解员+综治网格员”的基层依法治理骨干体系。以法律法规为依据,完善市民公约、村规民约、自治章程等社会规范,推动移风易俗。着眼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依法治理,开展“送法下乡”“乡村振兴、法治同行”等专项活动,增强群众的法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按规定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加强动态管理,提高创建质量。

专栏2乡村(社区)“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

1.制定乡村(社区)“法律明白人”培养计划,以村干部、 村妇联执委、人民调解员、驻村辅警、网格员、村民小组长、退役军人等为重点,加快培育“法律明白人”。

2.加强乡村(社区)“法律明白人”队伍建设,到2025 年实现全县每个村(社区)有5名以上骨干“法律明白人”, 每个村民小组和居民小区楼栋至少有1名“法律明白人”。

3.加强培训、考核和动态管理,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到2025年,实现每个行政村至少有1户“学法用法示范户”。

深化拓展“法律进企业、进单位”。完善企业(单位)经营管理人员学法用法制度。加强企业(单位)法治文化建设。推动企业合规建设,引导企业建立完善重大决策法律论证和法律审核制度。开展企业(单位)“法治体检”活动,防范化解法律风险。规范企业(单位)用工行为,保障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依法调处劳动纠纷维护企业(单位)正常生产经营秩序。

专栏3  企业合规建设

1.组织开展企业主要负责人法治培训,强化企业市场主体责任落实,引导企业建立合规管理体系,依法防范市场风险。

2.开展企业与律所结对、企业“法治体检”等活动,推动建立全流程全方位合规审查机制,促进依法决策、依法经营、依法管理、依法维权。

3.引导企业加强境外经营合规管理,增强法律风险防范意识。

4.加强企业合规人才队伍建设。

(二)深化行业依法治理

深化行风建设,规范行业行为,引导和支持各行业依法制定规约、章程。发挥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在依法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强化行业自律和专业服务功能。推进业务标准程序完善、合法合规审查到位、防范化解风险及时、法律监督有效的法治化行业治理。强化网络空间依法治理。加强依法管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全面推进网络空间法治化,营造清朗网络空间。强化对网络企业管理和从业人员的法治教育,推动网络企业自觉履行主体责任,做到依法依规经营。加强全社会网络法治和网络素养教育,培育网络法治意识,引导公民理性上网。

(三)推进应急状态下的依法治理

加强应急状态下的专项依法治理,深化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事件法治宣传教育。加强应急时期法律服务,促进全社会在应急状态下依法行动、依法办事,依法维护社会秩序。

坚持依法治理与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有机结合,按规定开展多层次多形式法治创建活动,加强动态管理,健全激励机制,提高创建质量。加强对县、乡镇(街道)、村(社区)等区域治理中法治状况的研究评估工作,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六、着力提高普法的针对性实效性

(一)加大实时普法力度

把普法融入执法、司法过程。落实执法、司法办案中开展普法的工作指引,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强化行政执法监督,加强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复议、 行政诉讼等相关法律规范的普法宣传。建立健全典型案例发布制度,通过以案释法等方式加强对行政相对人、案件当事人及社会公众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宣传,实现案件办理全员普法、全程普法。

把普法融入法律服务过程。律师、公证员、仲裁员、司法鉴定人员、人民调解员等法律服务工作者在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调处矛盾纠纷和参与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处理时,主动开展普法教育和释法析理,引导当事人和社会公众依法办事。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实体、网络、热线三大平台建设,确保公共法律服务“抬头能见、举手能及、扫码能得”,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

(二)拓展社会普法广度

壮大社会普法力量。发展和规范公益性普法组织,加强法治宣传社会团体建设,壮大普法讲师团和普法志愿者队伍,提升法治宣传教育行业管理和自律水平。畅通和规范市场主体、新社会阶层、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等参与普法的途径。组织、支持退休法官检察官、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等开展普法志愿服务,引导法治工作者成为传播法治精神的普法者。

健全社会普法教育机制。加强对社会力量开展普法工作的管理服务、组织引导和政策、资金、项目扶持,完善政府购买、社会投入、公益赞助等相结合的社会普法机制。推动普法工作社会化、项目化。健全嘉许制度,鼓励引导社会组织积极参与普法宣传,推动,普法志愿服务常态化、制度化。

(三) 提升智慧普法精度

加强普法平台建设。适应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传播环境的需要,以互联网思维深耕智慧普法,充分发挥普法微信公众号、微博、今日头条作用,强化“法治四川行”法治宣传平台建设,整合媒体资源,构建上下贯通、同频共振的普法矩阵。发挥12348 四川法网、四川普法网、天府法务网以及各单位(部门)普法平台作用,打造多级互动传播网络。推广“云学法•云普法+”智慧普法平台建设,实现全领域、全天候普法。

加大普法产品供给。推动普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索利用大数据等新技术,针对不同受众群体,提供个性化、差异性、菜单式的普法产品,提高普法产品供给的精准性和有效性。搭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与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双语”普法资料库。引导网络用户积极创作优秀自媒体普法产品,加大音视频普法内容供给。

创新普法传播方式。拓展互动式、服务式、场景式传播渠道,形成融“报、网、端、微、屏”于一体的全媒体法治传播体系,实现互联互通、多方共享、联动发力、全媒推送,使普法更接地气,更为群众喜闻乐见。

七、加强组织实施

(一) 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推进全民普法纳入本地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规划,纳入法治建设总体部署,纳入综合绩效、平安建设、文明创建等考核评价内容。党政主要负责人作为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要认真履行普法领导责任,组织开展调查研究,推动及时解决问题。

(二) 健全体制机制

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人大监督、政协支持、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参与、人民群众为主体的法治宣传教育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同频共振、同向发力的生动局面。全面依法治县委员会守法普法协调小组和各级法治宣传教育领导小组要加强对本规划实施的统筹协调。各级普法办事机构要发挥职能作用,运用调查研究、联络沟通等机制,组织推动、督促指导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三) 形成工作合力

强化“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完善国家机关普法责任清单制度,推动各职能部门承担应尽的普法责任。推行“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单位年度履职报告评议制度,进一步发挥落实普法责任制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坚持“谁管理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推动各社会团体、事企业单位以及其他组织结合行业特点和特定群体需求,有针对性地对管理服务对象开展法治宣传教育。

落实媒体公益普法责任。党委宣传部门要发挥新闻宣传职能作用,积极落实媒体公益普法制度,综合运用多种形式,广泛传播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推动广播电视、报纸期刊、互联网和手机媒体等大众传媒自觉履行公益普法责任。加强对媒体从业人员法治教育,将法治素养作为从业资格考评的重要内容,提高其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读社会问题、引导社会舆论的能力。各类新闻媒介在重要版面、重要频道、重要时段制作刊播普法公益广告、设置普法专栏专题,针对社会热点和典型案事件及时开展权威准确的法律解读,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引导社会法治风尚。

(四)强化保障支撑

夯实基层基础。强化政策、制度、机制保障,从人员配备等方面,切实向普法基层一线倾斜。把加强基层普法骨干业务培训作为提升工作能力的关键,分层分级开展培训,提升基层司法所普法工作水平,将具有法律职业资格的人员充实到普法工作一线,为基层普法与依法治理工作开展创造便利条件。

加强经费保障。强化各级财政对规划实施的保障作用,各地要把普法工作经费列入本级预算,加强对经费使用的管理和监督。各部门、单位、行业也要安排相应专项经费,保证普法教育工作正常开展。按规定把普法列入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加大对基层普法工作的支持力度。鼓励引导社会资金参与支持全民普法工作,加强规范管理。

(五)加强评估检查

健全普法工作评估指标体系,做好中期评估和终期总结验收,及时解决发现的问题,按规定对普法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和依法治理创建活动先进单位予以表扬奖励。加强日常指导和监督,建立普法提示函或建议书制度,对落实普法责任制不到位的单位和个人可进行约谈,提出整改要求。支持各级人大加强对全民普法工作的监督和专项检查。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